问题 | 潜在目标企业让售的动机分析 |
释义 | 1.潜在的目标企业出于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潜在的目标企业可能势单力薄,因财务实力不强或较弱的市场竞争力,销售和盈利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为此,潜在的目标企业选择与一家公司联合,以联合的财务和资源优势,加速企业盈利增长,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得发展。 2.潜在的目标企业大股东以出售股权换取现金,用于更好的外部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可能并非潜在的目标企业经营不善,而是股东从投资战略目标出发,优化投资组合,通过减持潜在的目标企业股权所换取的现金,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并购方抓住潜在的目标企业股东急于出手的心理,可以压低并购价格。 3.潜在的目标企业旨在控制经营风险,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当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经营领域扩展到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意味着整个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这样当其中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通过其他领域内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4.潜在的目标企业获利能力低下,财务状况不佳,发展后劲不足。研究表明,恶意并购中目标公司具有如下的财务特征:在并购发生前的年份内,股东报酬率低于其它股票和整个市场;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于同行业的公司;股票的内部人持有比率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比较了恶意并购和善意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特点,指出在恶意并购中,目标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2.2%,低于市场收益率的4%,并且内部人持股比率仅为6.5%。这类企业通过被并购,其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将得到提高,财务状况将得以改善,发展潜力将充分发挥。 5.潜在的目标企业股东出于回避过高的财务风险、保全个人财富的目的。股东为保护股权的安全,可能不愿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愿意将资本升值的财产转换成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现金的方式保存其私人财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