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实现国际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释义 | 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实现国际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 1、制订经济计划; 2、资源的配置方式; 3、社会福利制度与政策; 4、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规划; 5、社会分配的管理与规划; 6、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宏观调控政策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二、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一、宏观调控的目的: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 三、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是科学的宏观调控。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进行,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十六条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