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学生上初中时户口在合肥,上初中时户口迁往其他地方,请问对学生中考报名有没有影响? |
释义 | 当事人户口迁后,只要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以在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才能高考,但是高考前迁移户口的应当尽早办理,因为各省份关于此项规定不一样,具体应当参照当地的政策规定。法律依据:《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等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三条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从加分项目是否合理、照顾强度是否合适、约束条件是否增加、监督管理如何加强、违规惩处如何加大等方面,对本地区现行高考加分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要结合本地区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录取模式改革等新情况,合理适度调减加分项目及分值。在统筹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后,提出本省(区、市)系统清理规范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意见,并于2011年5月底前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重新备案,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儿童户口在贵州,在重庆上初中有影响吗? 籍贯和户口不一致不影响上学的。中小学生学籍一般是在小学一年级办理,办理学籍要复印户口本,学籍信息主要有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籍贯,家庭地址,父母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籍贯只是学籍信息的一个内容,但不是关键信息,对孩子以后的升学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对高考也没有任何影响,学籍也会帮你办理好的,不会因为籍贯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而不给办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我是一名学生,在其他地方丢失了身份证,需要在飞机上使用 法律分析:正常情况下,身份证丢了,需要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这样公安机关才能及时受理申请,并且帮助办理申请。如果时间不允许,需要办理一张临时身份证。由本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开具身份证遗失证明,证明中写明办理人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有效日期等,贴上办理人的近期免冠照片,公安机关人员盖上证明盖章。法律依据:《乘坐中国民航飞机临时身份证明》一、《乘机临时身份证明》的申办对象为乘坐由本市始发的国内航班的外省市旅客。本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旅客不属于申办范围。对安检中发现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使用伪造、变造身份证件的旅客不予办理。二、申办人员提供下列材料的,须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提供进一步证明材料后,予以办理。 小孩上户口,,没有出身证明怎么上户口 没有出生证明是无法上户口的,必须先去婴儿出生的医疗机构补办孩子的出生证明,再将开具的出生证明提交至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给婴儿上户口。法律依据:没有出生证明是无法上户口的,必须先去婴儿出生的医疗机构补办孩子的出生证明,再将开具的出生证明提交至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给婴儿上户口。法律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第十九条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初中学校强制上晚自习,合法吗? 中秋节当天晚上上自习不违反法律,但违规。学生不是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教师可以算加班工资,如果学校不支付,是可以向劳动局进行投诉。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在户口簿上,婚姻在户口簿上,是婚姻关系,但是没有结婚证的结婚证怎么办? 法律分析:没有结婚证,法律对其婚姻关系就不承认,因此不存在离婚问题。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该内容由 冯莹莹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