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上海领养孩子落户条件 |
释义 | 一、子女投靠落户上海的条件 1、申请人系支内、知青生育的子女(非无生活自理能力),父母户口已回本市,投靠父母迁沪落户; 2、申请人系支内、知青生育的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子女,或者系支内、知青收养的子女,(养)父母户口已回本市,投靠(养)父母迁沪落户; 3、申请人系支内、知青子女,支内、知青生育的子女户口均在外省市,支内、知青一个子女迁沪落户; 4、申请人系支内、知青孙辈,支内、知青生育的子女户口均在外省市,支内、知青一个孙辈迁沪落户。 二、子女投靠落户上海的类型 第一类:亲生子女 1、上海户籍父母落户上海已满5年; 2、16周岁以下或者16周岁以上在普通高中就读; 3、子女已随外省市父母落户; 4、上海户籍父母为个人家庭户,不能是社区公共户,且不会因子女投靠落户导致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住房困难标准。 5、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类:收养子女 这一类子女投靠可以分为弃婴收养和非弃婴收养两种情况!收养子女投靠父母落户上海的申请条件,除了满足上述亲生子女的投靠落户上海的要求之外,还需满足以下要求: 1、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证》后满5年; 2、随养父(母)在上海生活满5年。 第三类:继子女 继子女不能单独申请投靠落户上海 ,子女为外省市父母亲生,但是非上海户籍父母亲生的,不能单独办理投靠落户。可以在外省市父母办理夫妻投靠落户上海时随迁,申请随迁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亲生父(母)获得抚养权满5年; 2、随继父(母)在上海生活满5年。 第四类:支内、知青子女 这一类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可以分为支内、知青子女回沪(一子女);支内知青子女投靠父母(二子女);支内知青人员孙辈回沪,三种情况。 三、子女投靠落户上海申请材料 未成年子女投父母户口(含先育后婚、继子女)所需材料: 1、《申报户口事项申请表》 2、入户地房屋有效权证? 3、申请人父母婚姻状况证明材料 4、申请人与父母有效关系凭证 5、申请人父母生育子女情况凭证 6、入户地全体房(地)产权利人或者公有住房承租人的同意接受申请人入户意见书(申请人系房地产权利人或承租人的除外) 7、被投靠人同意接受书面意见 8、入户地《居民户口簿》、房地产权利人或承租人的《居民身份证》 9、申请人和申请人父母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 未成年子女投父母户口(本市父母死亡、判刑注销户口)所需材料: 1、《申报户口事项申请表》 2、入户地房屋有效权证 3、申请人父母婚姻状况证明材料 4、申请人与父母有效关系凭证 5、申请人父母生育子女情况凭证 6、申请人本市实际居住生活的凭证 7、入户地全体房(地)产权利人或者公有住房承租人的同意接受申请人入户意见书(申请人系房地产权利人或承租人的除外) 8、被投靠人同意接受书面意见 9、入户地《居民户口簿》、房地产权利人或承租人的《居民身份证》 10、申请人和申请人父母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 11、本市父(母)死亡、判刑被注销户口的,由民警通过上海市常住户口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核实。 法律依据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的若干规定》 一、关于子女投靠 (一)原由本市经动员、分配去外省市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支内、知青人员”),现户口已回沪落户的,其子女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回沪落户: 1.本市支内、知青人员本人未生育子女,其户口回沪落户前已经依法收养的子女,长期随养父(母)在本市共同生活、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未育、无子女、在外省市未就业的,可以在养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 2.本市支内、知青人员生育的子女,因病、因伤或因身体重度残疾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父母照顾,与父母长期共同生活,且未婚、未育、无子女、在外省市未就业的,可以在其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 (二)本市支内、知青人员无子女回沪落户的,可以照顾一名未婚、未育、无子女、在外省市未就业、且实际生活基础长期在本市的亲生子女,或符合前述规定的年满16周岁不超过25周岁的一名孙辈,在申请人本人拥有的合法住所处落户。 投靠人如系未成年人的,应当依法委托一名本市常住户口人员代为监护。 (三)外省市人员与本市常住户口居民(在本市户口登记满5年)生育的未成年子女,按下列规定办理: 1.父母生育的唯一子女系非婚生,该子女取得《独生子女证》,或其父(母)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以在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 2.本市一方因死亡、判刑被注销本市常住户口的,其与外省市人员生育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子女,出生后一直在本市生活的,可以在本市(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如(外)祖父母死亡或不同意落户的,可在本人、亲属或愿意接受其落户人员在本市的合法住所处落户。 (四)父(母)迁沪落户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其父(母)拥有抚养权满5年,且其随继父(母)在沪共同生活居住满5年的可以随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