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什么
释义
    我国的调解主要有法定调解和非组织的民间调解。
    一、人民调解工作特殊规定是什么?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是司法部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而根据我国宪法、民事诉讼法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制定的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法规,该规定于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二、为解决纠纷可以采取调解的方式来进行调节有什么形式
    有下列形式:
    1.共同调解。共同调解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民调解组织,对于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协调配合,一起进行的调解。
    2.直接调解。是指调解人员将纠纷双方当事人召集在一起,主持调解他们之间的纠纷。
    3.间接调解。是指调解人员动员借助纠纷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的力量进行调解。
    4.公开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时,向当地群众公布调解时间、调解场所,邀请当事人亲属或朋友参加,允许群众旁听的调解方式。
    5.非公开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只有当事人在场无其他人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调解。
    6.联合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同其他地区或部门的调解组织、群众团体、政府有关部门,甚至司法机关,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综合治理民间纠纷的一种方式。
    三、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活动。它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二是行政调解,是指在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对纠纷进行调解的活动;三是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法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说服劝解、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根据宪法、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实践证明,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它对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减少纠纷,预防犯罪,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八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充分说理,耐心疏导,消除隔阂,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制作笔录,根据需要或者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有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的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印章。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