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动态质押的概念和特点 |
释义 | (一)法律概念 对于动态质押的概念,书本上乃至法律条文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从现有的实际操作模式中总结出,动态质押是指需要资金的企业以其自身合法拥有的动产(包括产品原料、库存货物、采购商品等)作为质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一种担保方式。相比起传统的静态质押,在质押期间,质物处于封存状态,直到出质人还清质物所担保的贷款为止,动态质押又被称为流动质押,因为在质押期间,质物可以依据约定进行提取、置换、补新出旧,质物是处于一种非封存的状态下,在尽量避免因流动性造成质物损害的情况下对质物进行有效监管。 动态质押作为一种新的担保模式有利有弊。对企业来说,它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盘活了存货资产同时降低了第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它为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带来了信贷业务,但同时它为金融机构带来的监管要求和操作风险也比静态质押要高很多。 (二)动态质押的特征 1.质物处于流动状态。在一般的质押中,质物都是处于封存状态直到出质人还清贷款为止。但是在动态质押这一种行的担保模式中,质物在战友期间其数量是不固定的,每天都处于出入库的状态,质物的数量、品种每天都有变化。作为出质方,用资企业一般会以库存资产、原材料等资产进行出质,双方在《质押合同》中会明文约定质物的流动方式及流动限制,对质物的种类、数量、价值进行监管。 2.通过第三方进行质物监管。因动态质押的质物具有流动性,每天都有可能出入库,数量等都在不停地变化,如果像静态质押那样,将质物交予金融机构保管,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负担。此时,就需要通过《委托监管合同》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对质物进行监管。该监管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人,协助金融机构对动态质押的质物进行管理,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