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也即历史成本计量,按取得固定资产时的代价入账。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得的方式不同,初始计量方法出各不相同。初始计量目的就是为了入账使用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是什么意思? 初始计量指的是对一项业务(主要涉及资产)入账时针对入账金额和入账方式(科目)等得核算计量; 后续计量是对经初始计量后价值变动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的新起点计量,不仅要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进行反映,而且要对因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进行反映。 比如说固定资产购入按照成本入账就是初始计量,以后每期折旧或者计提减值就是后续计量。 再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会计如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分为企业合并中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除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两大类。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如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原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其关键问题在于投资方采用何种方法确认对被投资企业实现的损益。 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第七条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八条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