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宁波财政为什么归国家管? |
释义 | 因为宁波是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在金融危机的寒潮中,宁波百姓的社会保障逆势增长,生活品质继续稳步提升。有关权威部门预测,继2007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万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后,2009年宁波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再创新高,有望突破15000元。 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效应,不仅加速了宁波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成为这个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机遇。从2008年起,宁波就开始实行“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给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根据这一政策,全市400万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社保体系,不用缴费,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养老保险费的61%打入外来工个人账户,外来工到其他城市工作,这一账户可随之转移,也可取出账户里的钱带走。这种可“带着走”的“五险合一”模式,当时是全国首创。 宁波党委政府在大力调控经济,促转型优化结构的同时,不断强化社保、医保、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建设,惠及新老宁波人,保证了危机中的百姓生活不滑坡,而且刺激了消费,培育内需市场。 随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先后出台,宁波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全民覆盖”。各区县市还百舸争流,争相加大投入。在鄞州区,未享受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取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超过100元,被征地农民每月可领养老金超过300元,全区97%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宁波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寿永年介绍说,在鄞州农村,农民步行15分钟就能就医,医生的工资、奖金全部由财政支出,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区医务人员的收入,在公共财政支撑下药价平均压低33%。 2009年10月1日起,慈溪城乡养老保障实现“无缝对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档次投保。 外贸依存度达到119%的宁波,过去出口产品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为引导“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政府出台规定,市财政对创办或引进外贸产品研发、设计、检测机构给予奖励。 金融危机倒逼出来的经济转型升级直接刺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从政府到企业,整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不少企业引进国外人才到宁波工作,慈溪进出口公司聘请了美国设计师。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公司引进了加拿大INCO公司运营总监和高盛公司风控官等一批高级经营人才。 在引进“外脑”的同时,宁波致力本土人才的培养,促进经济和教育事业紧密结合。在甬高校与50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成为常态,在甬高校教授、博士下企业年均近300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一年就达七八亿元。最近宁波市还和中科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宁波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减免政策覆盖面达100%,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达到普通高中的1.5倍。 据悉,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2008年达到了118.57亿元,是2000年的近四倍。宁波在全省首先普及了从学前3年教育到12年中小学生教育的基础教育,有的县市区已经实现了小学到高中12年免费教育,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学期还可得到家乡政府的补助,最高达4000元。 宁波有400万外来务工人员,接近本地户籍人口的90%,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环境改善行动计划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五项行动计划。据2009年9月的统计,在宁波接受义务教育的2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公办学校接纳了16万名,达到约70%,努力让新老宁波人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求发展。 金融危机中宁波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升级”,让百姓获得了更为高效的行政服务,享受到更好的政治生活品质。 在行政审批改革中,11个县(市)、区政府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分管领导减少了49%,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减少了68%。市级43个部门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从原来的189个减少到目前的49个,缩减了74%。不仅减少程序,还减少费用。有的区县市推出了“免费政府”,行政性收费减免率达到93%。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