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建筑法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有什么作用 |
释义 | 建设法规的表现形式有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我国建设法规是制定法形式,主要可分为七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和国际公约。 建筑法规的表现形式有: 1.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行政法规,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部门规章,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许可证管理办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管理规定、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建筑法规的作用: 1、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法规颁布之后,建设行政主管单位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得以加强。比如《招标投标法》颁布之后,我国的建筑招标、投标活动开始步入正轨,相关活动更加公平。 从此,招标、投标的展开,让建筑行业的交易带有竞争性质,某种程度_上减少了通过贿赂等行为得到土地的现象。工程预算也更加合理,法律法规也让建筑的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不仅如此,还加强建设行业各单位的市场准入管控,对建筑单位和从业人员进入行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不仅可以让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也让原本一一些法律空白地带得到有效补充,使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顺利实现。 2、可以对建筑活动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人在社会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准则下进行,建筑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各个环节也需要法律的约束。 《建筑法》等相关建筑法律法规的出台,让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全新的局面,从禁止、授权、强制等角度对建筑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种情况下,建筑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建筑法规本身也对这些活动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让合法的行为得到保护,不合法的行为受到惩罚。这些方面的作用对建筑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