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真的能保护弱者吗 |
释义 | 一、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法律平等看待所有民事主体,不会偏向弱者,也不会偏向强者。因为不偏向强者,也被认为是一种对弱者的保护。 二、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稳定的。 法律不是劫富济贫,法律没有除恶务尽,法律也不可能每一条都符合每个人的价值观。 三、法律保护弱者,也保护强者,保护受害人,也保护嫌疑人。法律用它自己的逻辑保护着所有人。哪怕你违反了法律,你也仍在法律的保护下,接受法律早已写明的审判。 四、对法律来说,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个预估,然后按统一的规定行事。这一点在民法中尤为明显,民法中很多的规定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对错之分,就是为了标准而标准。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执法,司法机关喜欢和稀泥(特别在民事诉讼和治安案件中),优先调解,和解。“枫桥经验”的核心是把矛盾消灭在基层,也就是多调解。只要能社会和谐,惩罚并不算必要的。 五、法律天平上的弱者,法律会有必要的倾斜,譬如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和对警察的制约,这主要还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考量。 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享受法律权利,并依法承担义务平等。在法律面前,没有弱势群体这一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所以,很多人怀疑法律的公正性,其实最主要的很多人不懂得法律,也不会用法律,遇到问题一味“找关系、托熟人”,还有的以暴制暴,首先法律在他们心中没有地位。总之,人民素质的提高,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先决条件。 七、执法机关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司法实践中,中国的法律在不断的健全、完善,虽说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八、法律的作用很大情况下在于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扶困济贫,对贫弱人员有特殊的保护,我国早就实施了法律援助政策,可以对贫弱人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