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口头传唤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释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了口头传唤的适用情形和要求,包括现场发现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人民警察出示工作证件后可以口头传唤,但需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或24小时,且不得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需保证其饮食和休息时间。
    法律分析
    对于适用口头传唤的情形有:
    1、现场发现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
    2、人民警察应当出示工作证件。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口头传唤适用的情形有哪些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拓展延伸
    口头传唤的法律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口头传唤是司法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式,用于传唤相关人员到法庭或办案机关作证或提供相关资料。其法律适用范围涵盖刑事、民事和行政等各个领域。在刑事案件中,口头传唤常用于传唤犯罪嫌疑人、证人或受害人等。在民事案件中,法庭可以通过口头传唤传唤当事人到庭作证或提供证据。而在行政案件中,相关机关可以通过口头传唤传唤涉案人员。在使用口头传唤时,需要注意确保传唤程序合法、权利保护到位,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被传唤人有权拒绝作证,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面临法律后果。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结语
    口头传唤是司法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适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等各个领域。在使用口头传唤时,应确保程序合法、权利保护到位,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被传唤人有权拒绝作证,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面临法律后果。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七节 查询、冻结 第二百四十七条 对冻结的财产,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通知金融机构等单位解除冻结,并通知被冻结财产的所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18修正):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寻衅滋事,扰乱国防教育工作和活动秩序的,或者盗用国防教育名义骗取钱财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