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什么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
释义 |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是司法的责任,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并采取适合他们特点的措施。对于需要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法院应提供帮助,包括免费法律服务和减免诉讼费等。 法律分析 由于受到年龄、智力、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同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和损害。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审判时采取适合于未成年人的措施、手段等,以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是指对于经济困难的公民给予必要的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的缓交、减交、免交制度。未成年人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应提交身份证明、经济困难证明等文件。 拓展延伸 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与支持 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认知,营造尊重、关爱、平等的社会环境。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教育场所,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权益,并教导他们运用合法手段维护权益。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让他们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结语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司法的使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是他们应得的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未成年人案件,并采取适合的措施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真正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让他们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障校园安全,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建立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协调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二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