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营与私营的创办区别
释义
    民营和私营实质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因历史原因而有不同称谓。民营从经营机制上说,私营从产权上说。中国法律并没有“民营企业”概念,只是经济改革中的替代说法。《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法律分析
    民营其实就是私营,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初,忌讳提及私营,所以就称民营,后来不避讳私营了,私营又逐渐被大家使用,因为私营更容易让人理解企业的性质。现在民营、私营两个称谓都在用。民营是从经营机制上说的,私营是从产权上说的,后者受到相关法律保护,前者以前只是存在于学术理论上的说法,尽管实际运行中人们常说这个,但在工商部门是没有民营的统计口径的。只是在科技部门有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而已。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替代说法,本质上民营企业就是私营企业。《公司法》第六条
    法律客观:
    《公司法》第二十三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五)有公司住所。
    拓展延伸
    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创办方式及法律差异
    民营和私营企业在创办方式和法律上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创办方式方面,民营企业通常由个人或家族创办,注重个人资本和经验的运用,创办过程相对较为简单。而私营企业则更注重合伙或股份制的形式,通常由多个投资者共同创办,资金来源更多样化。其次,在法律方面,民营企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需要按照规定程序注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私营企业则更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合伙协议和内部规章制度对其经营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民营和私营企业在创办方式和法律上存在一些差异,创办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合法经营。
    结语
    民营和私营企业在创办方式和法律上存在一些差异。民营企业通常由个人或家族创办,注重个人资本和经验的运用;私营企业则更注重合伙或股份制的形式,资金来源更多样化。在法律方面,民营企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而私营企业更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创办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合法经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七章 服务措施 第四十六条 国家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与辅导、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咨询、信息咨询、信用服务、市场营销、项目开发、投资融资、财会税务、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对外合作、展览展销、法律咨询等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八章 权益保护 第五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依法开展管理工作,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检查,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中小企业参加考核、评比、表彰、培训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五章 创新支持 第三十三条 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