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份好的章程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
释义 | 1、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的内容; 2、公司管理事项有明晰、可操作性的规范; 3、对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规定,同时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实现途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4、对公司出现异常状况的事件有相关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如多名董事突然丧失行为能力时董事改选、补选等; 5、具有符合公司特殊情况的不同规定,如两名股东股权比例67%和33%状况下,章程仍规定“普通事项50%以上投票权股东同意通过,特殊事项2/3以上投票权股东同意通过”,其实质是部分股东完全没有人和决策权利。 一、公司章程变更流程是怎样的? 1、提议修改公司章程。 一般由董事会提出修改建议。董事会是公司经营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经营情况以及章程的执行和变化情况较为了解,能够对公司章程的修改提出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根据公司法第47条和109条的规定,董事会召集股东(大)会。但是修改公司章程事关公司发展的大局,不得以会间的临时动议提出。如果董事会怠于提出修改公司章程的提议,股东可以提出修改提议。并且在董事会不主持和召集股东(大)会情况下,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临时股东(大)会。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提议召开以及召集和主持临时股东会;股份有限公司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提议召开以及召集和主持临时股东大会。 2、将修改公司章程的提议通知股东。 公司章程修改属于股东(大)会会议审议事项。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全体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应于会议召开二十日前通知各股东,临时会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三十日前公告。负责通知义务的主体,一般是董事会。但是在监事会或者股东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时,则由其通知。 3、股东(大)会决议。 一般情况下修改公司章程需要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修改属于股东(大)会的法定职权。我国公司法第38条和100条规定了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的职权。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修改需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修改需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但是,有些情况下公司章程修改并不需要股东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对公司章程的此项修改不需要再由股东会表决。 4、种类股股东的同意。 根据公司法第130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记名股票、无记名股票和其他种类的股票。当公司章程的修改涉及到种类股股东的利益时,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章程修改需要经过种类股股东同意这一程序。 5、特定章程变更事项应经主管机关审批。 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章程变更事项应经主管机关审批的,需报主管机关批准。 6、特定章程变更事项的公告。 章程变更事项属于法律、法规要求披露的信息,按规定予以公告。比如经营范围是章程必须记载事项,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应当予以公告。证券法第67条第1项规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应当予以公告。 7、公司章程变更登记。 公司章程变更后,公司董事会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公司章程的,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章程修改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公司应当将修改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二、公司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其规定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一再被人称道。《公司法》属实体法范畴,其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增强体现了公司运营过程中,利益相关人维护权利的手段和方式的增多。反映在诉讼法领域,就表现为股东或其他权利人为维护权利,提起诉讼的渠道更加具体明晰。于是在实践中,就会产生更多涉及公司问题的诉讼。然而《公司法》涉及的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案件在类型和性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运用《民事诉讼法》解决公司问题诉讼,往往产生理解和适用上的分歧,有必要对公司诉讼的机制进行归类和梳理,本文仅从主体及管辖两个方面对公司诉讼作粗浅的阐述。 对公司法规定的各种诉讼总结概括,可知涉及的当事人包括股东、公司、董事等高管、债权人和债务人,确定各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所依据的基础条件是其在公司法上享有的权利性质。 1、股东 2、公司 3、董事经理等高管人员 4、债权人、债务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