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多少? |
释义 |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一规定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也考虑了国情和人口控制的需要。结婚登记需要双方持证件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填写声明书并在登记员面前签名,通过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即可登记。 法律分析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才能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才能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应尽的责任。民法典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控制人口,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男女双方的结婚登记手续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拓展延伸 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如何在法律中被规定? 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在法律中是通过法规和法律条款来规定的。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最低年龄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法律会明确规定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限制,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福祉。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结婚的当事人具备足够的心智和生理成熟度,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能够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和义务。法律的规定可能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可能存在差异。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的规定,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女性为二十周岁。这一规定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情况,也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口控制的需要。结婚登记手续方面,双方需携带所需证件前往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在登记员面前签署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机关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将被准予登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于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限制可能有所不同,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福祉,确保当事人具备足够的心智和生理成熟度,能够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