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睡觉不小心把孩子压死了怎么判
释义
    从刑法本身来看,如果确系睡觉时“不小心”闷死婴儿,有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至于是否判刑涉及了许多问题,如母亲的年龄、事发的经过、悔罪的态度等等,不能一概而论;从证据的角度来看,因为该案发生在家庭之中,而且是在母亲睡觉和被害人为婴儿的情况下,在取证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从人们的日常观念(或者说社会观念)来看,将母亲行为认定为犯罪并且判刑并不符合人之常情,存在法律的社会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也是法院在裁判时应当考量的因素。
    一、办理了取保候审会被判刑吗
    办理了取保候审也可能会被判刑,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办理了就一定无罪,一定不会被判刑。办理取保候审后如果经过侦查认定犯罪事实存在,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后,经过法院审理仍可能会判刑。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情形如下: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4、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逮捕而证据尚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5、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6、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审查起诉、一审和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的;
    8、持有有效护照和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
    二、怎么确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
    3、逃逸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