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男朋友农村盖的房子没钱去县城买怎么办 |
释义 | 我是手欠特意来搜“借钱盖房”,没想到这样的事情还不少。身边有人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整个过程下来,扒一层皮吧。不是说农村不能盖房,而是整件事情的重点在借钱。本来父母年纪大了,挣钱的能力以及持续性就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借钱,而且还是借大钱,那图的是什么,图的当然是儿女替他还债。相当于透支了儿女几年的收入和发展的可能性,为了他的一个面子。 而且这个时候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他已经把盖房子这件事情和他的人生价值绑在一起了。这个房子不盖,他这辈子就白活了。所以哪怕把子女架在火上烤,他也要把这个房子盖了。 这件事情注定很难收场,场面肯定很难看,但是最好的效果就是在计划阶段阻止他。豁出去闹,先把他名声搞臭,说他不顾儿女死活,要借钱盖房。要是闹下来没脸了,不盖了,就此罢了。如果僵持不下,非得要盖,先把话放明了,谁借的钱谁还,阻断他向亲戚借钱的可能性。一般事情闹得这么难看了,亲戚也会有顾虑,要么不借,要么少借,也是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过程中还要硬的下心肠,如果房子已经开始盖了,盖到一半了,缺钱了,千万要忍住,不要伸手。一旦拿钱出来就前功尽弃,这个钱就只能源源不断地再拿出来。 搞清楚一件事情,要想让父母晚年生活过的好,重点不在房子,而在子女。子女要有心有力,才能将老人照顾好。不要因为盖房子伤了子女的心,又透支了子女的发展潜力,在这个局面里,没有人是赢家。 有多大腚穿多大裤衩!不要一把年纪了,拉着儿女一起作死。活了大半辈子,如果连个怂都不会,注定是过不好这辈子的。支持你在城里买房,除非你的乡下长金子了。 1、乡村只会衰败不会更美! 过去20年的城镇化发展就是人口往城市迁移的过程,也是乡村衰落和消亡的过程。笔者的幼儿园在我小学毕业后就消失了。笔者的小学在我高中毕业后就消失了,成了养猪场。笔者的初中在我大学毕业后就消失了,后来有几年变成了小学,此后小学也招不满就彻底废弃了,而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这个初中校园才刚刚建设好1年时间。 后来我的高中也搬迁了,我的母校一个个都消失了,背后的缩影就是那些本该去我的母校学习的孩子都被他们的父母送到更好的学校去学习了。 笔者生长在农村,我很爱我的母校,但是客观的评价一句,教学水平确实很烂,当时条件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我们这样的孩子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但是当后面有更好的条件的时候,这种教学环境比如会被抛弃的。 好的教育资源都会去到县城,最起码也是镇上,你想一想,一个有能力的老师会在一个乡里教学吗?一个有能力的老师会在一个镇里教学吗? 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都会往更有高薪的地方去发展,我以前那些比较优秀的老师最后都是去了县城。 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他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是会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放在县城还是放在乡下?他如果想升官那么就会把有限的资源放在县城,然后培育一批好学生,然后让上面看到他的成绩,最后升官。是绝不会平均分配到整个地区的。否则上级来考察都是很烂的教训水平。 2、医疗资源会在哪里? 医疗资源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优秀的医生谁会在乡村?除了极其个别的白求恩一样伟大的医生,都是普通人,优秀的医生只会去优秀的医院,而医疗资源是稀缺的,一个县城必定会集中资源放在某几所医院。让后吸引全地区的人来就医。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成本也更低,农村地广人稀,根本就发展不了什么产业,医疗需求也少,一个乡村医生就可以服务好多个村子。而一个医院的医生就可以服务全地区的人口。 3、产业会往哪里走? 你是在农村好就业还是在城里好就业,哪里人口多哪里的商机就多,一个小区的周边就可以存在好多个门店,但是在乡村的小卖部总是人烟稀少,除非在交通要道。 未来的年轻人会更加不喜欢农村的,50后60后70后在农村长大成家,有深厚的感情,而80后是生长在农村,但是读书工作就不是,感情就弱一些,而90后基本是生在农村,成长可能都不在农村,他们怎么可能回农村?何况以后的00后?以及10后? 这些年轻人都不回去了,农村还有什么?你花费了大量的钱在农村建了很大的房子,还有花费巨资去装修,农村的房子都是面积很大的。这些钱足够你在城里购买一套房子了。 农村的房子才是真的只是钢筋水泥,除此之外没有一点用处,除非你能用来出租,能够收到租金,而且收益率不错。否则真是一点用都没有。城里的房子才是真的房子。房子必须有配套,商业、医疗、教育、工作、交通、行政,缺一不可。有配套的房子才叫房子。 最后:提供一组数据:从1995年到2018年,农村人口减少了3亿人,从8.6亿人下降到5.6亿人,三个人就会少一个,基本就是三口之家中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农村空心化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从2002年到2017年的15年时间,中国的小学数量骤减64%,减少了29万所,这个就包括笔者的母校了。 在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的经营的人员中年龄超过55岁的人超过1亿人,占比达到33.6%。 在山区,2014年-2015年,有科研人员做过调查,存在撂荒的村庄比例高达78%。 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住宅的空心化,农村盖起的新房长期被闲置。 笔者的老家乡村从我有记忆开始已经经历过三次建房的高潮了,也就是说有些家庭最高已经建了三次房子了。尽管如此还是留不住年轻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