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治安处罚会影响政审,受到治安处罚后,公安机关不会出具无违法犯罪证明,从而影响政审结果。 治安处罚对政审有重要影响。 治安处罚会影响政审,政审要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遵守,对有违法犯罪行为、行政处分、不良行为等情况视为考核不合格。 法律分析 治安处罚会影响政审。 公务员政审需要本人、配偶和直系父母、子女的无违法犯罪证明。如果受到治安处罚了,公安机关查到后,是不会出具无违法犯罪证明,会影响到政审,通不过政审是不予录用的。 政审指政治审查。政审工作一般应由基层党组织负责进行。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可以派党员前去调查,也可以发函请有关单位的党组织协助调查。有些政审工作,由于情况特殊,也可以由上级党组织负责进行。政审的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要求。录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1、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抵触行为的; 2、受过刑事处分的; 3、受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的;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4、有流氓、盗窃、贪污、赌博、诈骗等不法行为的; 5、组织纪律松懈,经常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 6、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两个月的; 7、超计划生育的; 8、有其它不宜到机关工作的问题。 拓展延伸 政治审核对曾犯过错的公民的态度:平等还是歧视? 政治审核对曾犯过错的公民的态度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政治审核应该以平等为原则,不论过去是否犯过错,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公正的政治审核。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应该有机会改过自新,过去的错误不应该成为永久的负担。 然而,也有人认为政治审核对曾犯过错的公民应该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过去的行为可能预示着未来的潜在风险,政治审核应该考虑到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的因素。这种观点强调,政治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公民的忠诚和适应性,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总的来说,政治审核对曾犯过错的公民的态度涉及到平等与歧视的辩论。平等原则强调公民的权利和机会,而谨慎态度则关注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在实践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政治审核既能保护公民的权益,又能维护社会的利益。 结语 政审对曾犯过错的公民的态度备受争议。有人主张平等原则,认为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公正的政审,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也有人主张谨慎态度,考虑到社会安全因素。政审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但也应权衡各种因素,确保既保护公民权益又维护社会利益。平等与歧视的辩论仍在进行中,需要找到平衡点,确保政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六条 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处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五)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决定书应当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加盖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