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叫拘役法律特征是什么 |
释义 | 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它具有以下特征: 1、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 2、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3、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 4、拘役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刑罚方法。 一、要如何正确区分管制和拘役 (一)定义不同 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 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 (二)期限不同: 管制规定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3年;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1年; (三)是否关押不同 (四)参加劳动的待遇不同 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员参与劳动实行同工同酬; 判处拘役参加劳动的酌量发给报酬; 制不需要关押;拘役需要关押但每月可以回家1-2天。 二、拘役是否可以保释 拘役不可以保释。一般意义上的保释是指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而拘役属于刑罚的种类之一,是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和行为人刑事责任后判处的刑罚。拘役与取保候审性质完全不同,在刑罚执行阶段更不会涉及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适用。 刑事拘留保释的方法,具体如下: 1、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4、 保释,在中国称之为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但未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征金,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是刑罚的一种。所以,在判决以后,就不存在所谓的取保候审了。 三、交通拘留和管制有什么区别? 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