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学法律法规与人文(医学法律法规) |
释义 | 1.医学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01年2月28日颁布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000年1月4日颁布 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00年颁布 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5.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6.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考核办法 7.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分等办法 8.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9.医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1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002年2月20日颁布 11.进口药品管理办法 12.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办法 1999年颁布 13.仿制药品审批办法 1999年颁布 14.新药审批办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颁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1993年10月31日颁布 2.医学法律法规和医学科学 医学与法是两个不同范畴、不同属性的学科。 前者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具有广泛地社会性。后者则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烈地阶级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 从表面上看,医学与法似乎没有联系,而实际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新的部门法——医学法。一、医学的发展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医疗活动的普及引起了大量法律、法规的产生,从而促使新的部门法——医学法的形成。 自有医疗活动起,人们便在医学领域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就受到当时法律的调整。例如,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医生可用青铜刀施行难度较大的手术,如切除眼睛白翳、正骨、阉割术等,医生可根据其手术的成败,将得到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我国记载奴隶社会宫廷活动的古书《周礼》中,记载着当时对医生职责。 3.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文件。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行政法规。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有的以国务院名义直接发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指由卫生部制定颁布或卫生部与有关部、委、办、局联合制定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需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基于维护公民健康权利的原则,在总结以往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或指南。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必需恪守职业道德。1988年12月15日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对医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了规定。199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医务人员应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在总则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其实,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医师,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4.如何看待医学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看法有着重新的认识。现如今在医疗改革重要关头,医患关系并非十分和谐,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都要求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传统的医学教学往往对此问题较为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