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假冒伪劣商品的解决措施
释义
    假冒伪劣商品是指那些含有一种或多种可以导致普通大众误认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假冒伪劣商品进而进行生产销售的,达到严重程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一、怎么证明被骗签合同
    合同中存在欺诈行为,应当证明存在以下情形:
    1、一方通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如伪造印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质检报告等;
    2、这种行为是故意的;
    3、欺诈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根据错误认识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达。
    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违反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可以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如下: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如果后履行一方已经濒临破产,处于停产或半停产,遭受经营上或财产上的重大损失,因资金困难而不能支付相互间先期发生的债务,已经严重影响到先履行方债权的实现,均可认为属于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是指将自有的财产隐匿起来或者无偿及低价将财产转让给他人的行为。抽逃资金是指在不改变工商登记的情况下将资金转移隐匿的行为。
    (三)丧失商业信誉;如果一方主体丧失了商业信誉,那么交易对方理所当然地要怀疑其履约能力。如商场多次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所卖商品质量低劣,多次不履行与他人合同,不付款等情况,均可认为丧失了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三、如何判定商业贿赂的特点及危害性
    商业贿赂的危害性有: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使市场竞争成为贿赂、人情和关系网络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增加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破坏社会道德和行业氛围,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机会,消费者深受其害。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4: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