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起诉书和起诉状的区别
释义
    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因为它是以公诉人的身份提出的,因此呢也叫公诉书。
    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向人民法院起诉而递交的法律文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出具的主体不一样。起诉书一般是国家机关出具,起诉状一般是当事人出具。
    一、行政诉讼该如何起诉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样,采用不告不理原则,即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开始行政诉讼,而必须先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诉讼,起诉是行政诉讼开始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①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况。与原告相对应,还要写明被告行政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址。此外,起诉状还要写明接受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名称和起诉的具体日期,并由原告签名盖章。起诉状所载事实若有欠缺,人民法院可要求起诉人限期补正。起诉的条件:(1)原告认为法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2)被告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所做的行政行为的组织。(3)有具体的证据以及诉讼请求。(4)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5)必须提前经过了复议程序。(6)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二、消费纠纷起诉状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一般应写为“民事起诉状”,或者“民事诉状”、“起诉状”,但不能写为“起诉书”、“民事起诉书”等,只有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中使用的法律文书,才能称为“起诉书”。
    (二)当事人的相关信息
    为体现便利起诉的原则,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告方的信息要求要少于原告。被告方为自然人的,只要求写明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被告方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只要求写明名称、住所等信息。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法院联系与送达等,应当通过起诉前调查将被告相关信息尽可能完善,如自然人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企业的实际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
    (三)诉讼请求
    在确定诉讼请求时,应当根据诉的类型确定请求事项,诉讼请求应当明确、具体且全面、合理,既要考虑到可执行性,又要考虑到现有的证据;表述诉讼请求等内容时,无需加入“请求法院”等词句,直接使用“判令(给付之诉)”、“确认(确认之诉)”等动词作为谓语即可;诉讼请求中有数字的,应当注意分节号与小数点的用法,小数点以前的数字每三位需要加入分节号以方便读数,如“2500万元”应当写作“25,000,000元”或者“2,500万元”;一项诉讼请求中包括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金额时,应当注明合计数。
    (四)事实与理由
    叙述案件事实时,应当以顺叙的方式进行,用简练的语言把争议的事实叙述清楚,且对纠纷的性质做出准确分析。此部分用词应当简练、准确,且与案件相关的名词应当统一。
    三、起诉一个人需要到哪里起诉
    起诉一个人需要到居住地管辖区的人民法院起诉。先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然后起草起诉状,准备证据,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由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如果法院受理案件,那会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接着,法院排期并向双方发送传票。双方可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参与开庭审理。法院作出判决后,发判决书。
    起诉指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分割或者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予以保护的诉讼行为,其中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9: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