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时效一般几年
释义
    法律时效一般三年。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具体如下: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民事诉讼可以委托自己的朋友代自己去应诉要求有授权委托书;
    4、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5、不能成为代理人的情形包括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担任代理人的人;
    6、私法自治,民诉中可委托朋友作为自己的工作人员代理诉讼。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合同违约诉讼时效如下:
    1、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判定的;
    2、一般情况下的诉讼时效:我国法律相关条款有规定,普遍适用的诉讼时效是三年,除非法律有其他特殊的规定;
    3、特殊的诉讼时效:特殊的诉讼时效是相对于普遍适用诉讼时效的,指的是法律单独有规定的时效;
    4、短期的诉讼时效:我国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如果侵犯了对方的身体,并且需要赔偿的;出售给当事人不合格的产品,但是并没有提前申明的;拒绝支付租金或者没有提前说明的情况下延迟支付租金的,以上情况的诉讼时效是一年;
    5、长期的诉讼时效:跨国的货物贸易引起的纠纷等诉讼时效都在三年到六年之间;
    6、最长的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的权利被侵害,但是自己不知道,从被侵害那天算起,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
    综上所述,法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有依据的,有效期内当事人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超过有效期的诉讼是很难被认可和承认的,所以要注意时效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4: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