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孩子早产未保住,能否享受产假? |
释义 |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分为产前假和产后假。产假期间公司不能扣发基本工资,但奖金可能不发放。难产和多胞胎生育可增加产假。晚婚和晚育也可增加婚假和产假。申请劳动仲裁可解决与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 法律分析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分为产前假、产后假两部分即产前假15天产后假75天。产前假一般不得放到产后使用,若孕妇提前生产可将不足的,天数和产后假合并使用;若孕妇推迟生产可将超出的,天数按病假处理。这意味着90天的产假不能一刀切,此外,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男女双方系初婚男方在25周岁以上、女方在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增加婚假12天;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者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增加产假30天;产假期间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产妇增加产假30天,丈夫休护理假15天。国务院女职工保护条例产假期间公司不能扣发基本工资意味着奖金可以不给若是产假期间因没有实际工作奖金是可以不发的。对于产假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纠纷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拓展延伸 早产儿母亲的产假权益如何保障? 早产儿母亲的产假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障。根据相关法规,早产儿母亲在孩子早产后仍然有权享受完整的产假。产假的长度取决于早产儿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在享受产假期间,早产儿母亲可以得到全额的工资或者部分工资补偿。此外,雇主也有责任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支持,确保早产儿母亲的健康和安全。如果雇主违反了相关法规,早产儿母亲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之,早产儿母亲的产假权益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她们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确保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和福祉。 结语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分为产前假和产后假。产假的具体安排根据孕妇的情况而定,包括提前生产、推迟生产、难产和多胞胎生育等情况。此外,晚婚、晚育和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产妇还可以享受额外的婚假和产假。根据国务院女职工保护条例,公司在产假期间不能扣发基本工资,但奖金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产假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纠纷,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早产儿母亲的产假权益也得到法律的保障,她们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和福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