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是提存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存
释义
    一、什么是提存
    提存是使债务关系消灭的一项重要民法制度,各国立法均有具体规定,中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对此也作出了规定。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债务纠纷的及时解决,更好地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冲突,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提存在法律性质上,兼具私法和公法的双重性质。提存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按法定的程序进行。提存实施后,在债务人、债权人、提存机关相互之间将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提存,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的制度。
    交付合同标的物的债务人为提存人;债权人为提存领受人;交付的标的物为提存物;由国家设立并保管提存物的机关为提存机关。
    提存制度的建立,使债务人及时了结债务关系,避免产生延迟履行的新债务,有利于保护债务人的利益。
    二、可以提存情况
    具备提存的情形之一的,必须是构成难以履行债务才应当提存。所谓难以履行,指债权人不能受领给付的情形不是暂时的、无法解决的,而是不易克服的。以下情况不能认为是难以履行:
    1.迟延接受履行对债务人影响不大。比如,债权人表示迟延
    一、二天接受履行,或者迟延接受履行的期限能够为债务人接受。
    2.下落不明的债权人有财产代管人可以代为接受履行。
    3.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很快可以确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