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手段特别残忍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不能假释的八种情况,包括累犯、故意杀人等重大犯罪的判决,以及假释期满的定义和假释考验期的计算方法。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六条。 法律分析 一、不能假释的八种情况 不能假释的八种情况有: 1.累犯不得假释; 2.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3.因贪污罪判处死缓,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二、假释期满之日是指哪一天 假释期满之日是指假释考验期结束的日子,就算作是刑罚执行完毕了。而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三、假释考验期是怎么计算的 考验期限(要把实际执行期限与假释考验期限区别开,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十三年以上): 1.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假释宣告之日起执行。 2.有期徒刑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3.无期徒刑考验期限为十年。 《刑法》第八十六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拓展延伸 暴行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 "暴行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是指那些极度残忍和令人震惊的犯罪手段。这些手段通常涉及严重的身体伤害、虐待和暴力行为,超出了一般犯罪行为的程度。这些犯罪手段可能包括酷刑、恶意虐待、残害和肢解等。这种残忍行为常常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创伤,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警方和司法机构必须采取坚决的行动,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确保公正的审判和惩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这些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的宣传和警示,以提高公众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全。 结语 在处理假释案件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假释的八种情况,包括累犯、严重暴力犯罪等。假释期满之日是指假释考验期结束的日子,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假释考验期的计算方式是从假释宣告之日起执行,根据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不同有不同的考验期限。对于暴行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警方和司法机构应采取坚决行动,确保公正的审判和惩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宣传和警示,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