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车库可以公积金贷款么 |
释义 | 法律分析:车库是不能用公积金贷款的,这也是国家规定的,公积金只能是来用买房产、翻东建、补贴房租、偿还本息等,其他的用途都是不能利用公积金贷款的,只能是采用商贷的方式,不过车库贷款利息需要看贷款形式以及银行政策了,不同的贷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同时贷款期限也不能最多超过5年的。 一、工薪族如何选择贷款买房 工薪族贷款可用公积金贷款和“按揭”贷款二种方式。 (一)用公积金贷款购房。公积金贷款是为支持一般收入的职工家庭购房而设立的一种低息长期贷款,由建设银行房地产信贷部门发放。宁德市规定最高贷款限度为3万元,贷款偿还最长年限7年。公积金贷款的对象是:具有城镇常住户口,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贷款条件是:有相当于所购住房价格30%以上的自筹资金(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存款抵充),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同意办理住房抵押和保险。贷款额度在可贷额度和最高限度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贷款本息是如何偿还的呢?偿还时采用每月等额均还的方式。还款方式:每月偿还贷款本息=贷款本金×月利率十贷款本金×月利率/(1十月利率)还款总月数-11]。 (二)用“按揭”贷款购房。对于无法享用公积金低息贷款的家庭,可争取享用“按揭”贷款。但按揭贷款仅对某些房产项目提供支持,故选得当,才能享受按揭贷款,但它与公积金贷款相比,利率较高。按揭贷款的对象和条件,与公积金贷款基本相同。可贷额度主要根据偿还能力而定,每月经济收入应高于每月贷款偿还额的2倍。贷款限额不得超过房价的70%,贷款最长偿还期限20年。 二、公积金贷款利息抵扣个税有什么注意事项? 1、带好还款书找单位财政处理抵税事务,您只需求带着身份证和借款账户,到建设银行打印一份加盖现金收讫章的,《自己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书》,并将原件交给单位的财政部门就能够了。 2、只适用于公积金贷款。不过,抵税方针只适用于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话,就不能享用这个方针了。假如您是组合贷款,其中公积金贷款有些发生的利息,能够从自己所得税中抵扣。商贷有些不能够。 3、夫妻组合贷款只能一方抵税假如您是夫妻双方共同用公积金贷款的话,只要一自己能够抵税,您能够依据自己上税情况,谁适宜,谁来抵。 4、每月处理一次抵税的方针是能够帮您省一笔钱,不过您计划享用这个方针的话,得多跑跑腿,需求每个月到银行打印一次还款书,并送到单位的财政部门。 一般劳动者用公积金贷款后,每月到银行打印还款的凭证,上面会详细列出劳动者本期还本金多少,利息多少,然后劳动者交到你们财务,在劳动者工资基数里(除去其他应当减去的金额后)减去利息,然后以这个金额数看劳动者适用的纳税率及税钱。 正常情况下即使不能当月打出凭证给单位财务部门,可以由在事后提供凭证办理申请退税。具体的操作需与贵公司财务部门沟通。因为,单位代扣缴个税是一种法定的义务。作为代为缴税的单位,应当说准确地计算应税工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与职工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拒绝办理。而且,一般单位缴税都是按季度缴的,这应该也是你原单位可以滞后两个月抵扣的原因。 三、以下三种情况,千万不要提前还贷 1、公积金贷款或有折扣的贷款 如果是公积金贷款的话,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要想提前还款,有时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如果是“商贷+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的方式,可以先还商业贷款,因为相比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利息比较高。另外,如果是有折扣的贷款,你提前还款,说不定会亏损。 2、等额本金还款日期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的贷款 等额本金是将贷款总额平分成本金,根据所剩本金计算还款利息。也就是说,越到后期,这种方式所剩的本金越少,所产生的利息也越少。 如果你已经还款超过三分之一了,就说明已还了将近一半的利息,后期所还的更多是本金,利息高低对还款额影响不大。 3、等额本息还款已到中期贷款 等额本息是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每个月中。 也就是说,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到了还款中期,已经偿还了大部分的利息,提前还贷意义也不大。 因此,如果是商贷的话,总结出: ①如果你的等额本息还款日期已经过半,剩余本金多,利息少,没必要提前还款。 ②如果你的等额本金还款日期超过三分之一,没必要提前还款,要是在还款初期,尤其是三年之内的话,提前还款是十分划算的;另外,如果你的还款期超过三分之一,此后在月供的本金和利息构成中,本金开始多于利息,也不适合提前还款。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