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规定的量刑原则与实践 |
释义 | 非法所得是指通过违反法律规定获得的收入或结余,包括偷税、贪污等行为。我国对非法所得的界定主要从取得方式、占有是否被法律承认和收入的性质等角度进行。只有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才能纳入征税范围。 法律分析 非法所得是一切错弊性的非法收入或结余的统称。从广义来看,包括范围很广,如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投机倒把、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均属于非法所得。《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11条指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没收其财产的差额部分。"使非法所得一词,具有了专门的特定涵义。 我国关于"非法所得"的界定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 第一,从取得方式和途径上是否有瑕疵的角度来看,"非法所得"即自然人或法人通过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劳动、经营、投资等行为而获得的收入。也有学者认为,除上述违反法律规定而取得的收入外,"非法所得"还包括违背公序良俗原则而获取的利益; 第二,从法律事实引致的后果,即从占有是否被法律所承认的角度,将"非法所得"定义为所有权不为占有人依法取得的收入; 第三,从收入的性质及是否具有公开性的角度,将"非法所得"分为两类: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不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其中,只有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才能被纳入征税范围。 结语 非法所得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劳动、经营、投资等行为中获得的收入。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且无法说明来源合法的情况,将被视为非法所得,并受到法律制裁。我国对非法所得的界定主要从取得方式和途径、占有是否被法律承认以及收入的性质和公开性等角度进行。其中,只有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才会被纳入征税范围。 法律依据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11条指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没收其财产的差额部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