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开庭可以网上开庭吗 |
释义 | 法院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网上开庭。人民法院立案后,是否可以在网上进行开庭,法律未作明确的规定,法律只规定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后,应当在开庭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开庭的地点未作出规定,目前我国某些法院为了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允许当事人在网上进行诉讼。因此不是所有的法院都可以网上开庭,具体相应条件的,才会允许当事人在网上进行民事诉讼。 一、法院开庭判决会通知家属吗 家属不是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属的。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开庭都不会通知家属,只需要通知案件当事人即可。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1、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对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通知时间为开庭三天前。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的要求准时到庭的诉讼通知书。其中应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请其准时出席法庭进行何种诉讼活动等内容。开庭通知书至迟应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法院在开庭之前,会在法庭公告栏进行公告,家属也可以留意一下。在传票不能送达当事人的情况下,会通知其家属或通过公告送达。当可以送达当事人时,除当事人为特殊情况不能独自出庭外,不通知当事人亲属。 二、立案后还可以补充新的证据吗 立案后还可以补充新的证据,刚刚立案,还没有超出举证期限。举证期限通常为: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按照协商进行;法院指定的,自当事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开始计算,不少于30日。在举证期限内提交有困难的,应当申请延长,如还有困难,可以再申请延期。 而且举证期限的设置不排除新证据的提出,一审开庭前和审理中都可以提出新证据。 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3条规定: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补充新的证据,但是必须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