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薪级等级怎么确定 |
释义 | 薪酬等级的类型可以根据工作、能力、综合结构等标准,对其进行确定: (1)技术等级制:根据企业员工所掌握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劳动熟练程度来相应地划分员工等级与工资水平的一种薪酬等级。技术等级制所显示出来的等级的差别体现在技术等级和工资表上。 (2)能力资格制:是指按照能力和资格进行分等的薪酬制度。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年功序列制,即按照企业员工的工龄长短和相应工龄所计的工资额来确定工资等级。 一、决定薪资档次的工作级别: 1.技术岗一般分为初级(十一至十三级)、中级(八至十级)、副高(五至七级)、高级(一至四级); 2.事业单位管理岗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3.事业单位中工人岗位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二、事业单位薪级的作用 1.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薪级需要由“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信息确定。 2.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职务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因此针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将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即“一岗一薪”。工资差异还主要体现在中、高级别的不同。薪级工资则是根据教师的工龄和任职年限决定。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