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户口在中国哪个城市先实行的 |
释义 | 一、户口在中国哪个城市先实行的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户籍制度改革被列为2013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种做法在建国初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广泛,该制度已引起愈来愈广泛的争议与指责。200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截止至2009年3月,已有河北、辽宁等13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二、中国的户口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一九五一年开始,一九五八年正式确立。 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定了城市户口登记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户籍法规。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户籍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被强化。 1955年6月22日,周恩来总理签署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提出“争取在几年之内,将经常性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 1958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新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形成标志。 《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