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执行过程中的难题
释义
    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的区别在于角色定义、影响和法律确认。被执行人是指需要承担执行义务的人,在执行完毕后与一般人相同;而失信被执行人通过手段使法院无法执行,影响信誉并被纳入征信系统,对其信誉产生巨大影响;法律上确认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已被认定为失信。
    法律分析
    1、角色定义不同:被执行人通过法院判决,需要承担对应执行义务的人员,进入执行程序时,都可以称为被执行人。而失信被执行人,则是在被执行人基础上,通过手段使法院无法执行,使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被执行人实际上是有能力执行的。
    2、影响不同: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完毕后,就和一般人相同了,而失信被执行人会被法院纳入征信系统,全国联网,未来对此人的信誉系统都产生巨大影响。
    3、法律确认不同:被执行人就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前身。一旦确定就是失信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就是在法律意义上被认定失信的人。
    拓展延伸
    执行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执行过程中,难题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涉及到法律程序的复杂性、证据收集的困难、证人的可靠性等方面。然而,每个挑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深入研究法律条款和先例,律师可以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来解决问题。此外,与客户和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收集充分的证据和准备强有力的辩词也是解决挑战的关键。律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如调查员、专家证人等,来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总之,通过灵活的思维和专业知识,律师可以应对执行过程中的挑战,并为客户争取最佳结果。
    结语
    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被执行人是指根据法院判决需要履行相应义务的人员,而失信被执行人则是通过手段阻碍法院执行,损害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失信被执行人的影响更为深远,他们将被纳入征信系统,全国联网,未来的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法律上确认失信被执行人需要一定的程序和依据。在执行过程中,律师面临各种挑战,但通过深入研究法律、与客户沟通、收集证据和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律师可以应对挑战,并为客户争取最佳结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六)旅游、度假;(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8: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