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给亲人安乐死犯法吗
释义
    

法律主观:
    


    安乐死是犯罪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分情况进行处理:1、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本来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2、具有缩短生命危险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这种行为虽然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事实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杀人罪;3、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的安乐死),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结束其生命的方法。现在,世界上只有个别国家对积极的安乐死实行了非犯罪化。此种行为在我国,目前依然被认定为故意杀人行为。专家认为,救死扶伤是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给予医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以减轻其痛苦。人为地提前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还难以得到一般国民的认同;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特别是在法律对实行积极的安乐死的条件、方法、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安乐死所产生的其它一系列后果不堪设想。总而言之,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会构成故意杀人罪。当然,在量刑时可以作出一定的从宽处理。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6: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