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书记员的职责是什么 |
释义 | 人民法院中书记员的职责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包括:人民法院的书记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具体有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 一、刑事案件的开庭流程具体什么 刑事案件的开庭流程具体是: 1、庭前准备。查阅公诉人移送审查起诉的案卷材料,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 2、开庭。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人员就座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告知相关诉讼权利,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等; 3、法庭调查。通过向被告人或证人发问以及举证质证等查明案件事实; 4、法庭辩论; 5、被告人最后陈述。 刑事案件开庭时间: 1、刑事案件,一般是1个半月; 2、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一般是3个月; 3、上述期限不包括检察院以案件需要补充侦查为由,提出延期审理的期限,以及精神病鉴定的时间。 二、民诉案件一审程序 1、当事人依法向人们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递交起诉状; 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3、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判人员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6、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7、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8、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9、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三、民事诉讼流程是什么 1、立案阶段.首先受害人以原告的身份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资料齐全的,法院受理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一般会在7日内立案,同时通知当事人。不能立案的,说明理由,需要补充资料的,通知补充。2、庭前准备阶段。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会向被告送达民事诉状副本、应诉通知及原告证据材料,被告收到民事诉状后15日内提出答辩意见,法院收到答辩意见后会送达给原告。有的法院在立案后会向双方送达限期举证通知,此时,应根据通知要求及时举证。确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证据的,应当提交延期举证申请。3、开庭审理阶段。开庭时,书记查明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情况,宣布案由、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诉讼权利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随后,原告陈述、被告答辩、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等,审判人员发问、相互发问,最后进入法庭辩论环节,各方互相辩论,审判长询问各方最后意见,庭审结束。4、裁判阶段。案件经过审理后,审判人员会根据庭审查明的情况,结合各方提供的证据,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结果。随后送达裁判文书,任何一方不服,可以上诉,对判决不服的上诉期为15日,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为10日。如放弃上诉,则上诉期届满,裁判文书生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由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人员组成。 第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的书记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可以设司法技术人员,负责与审判工作有关的事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