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聘与辞职的不同表述 |
释义 | 离职和辞退的区别在于定义、行为主体和行为程序不同。离职是劳动者主动离开工作岗位,通常是由于个人发展需要或者工作环境不适合等原因。而辞退是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予以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辞职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或者劳动者,而解聘的行为主体即解聘权的行驶者属于公司企业的管理者或、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法律分析 离职和辞退的区别如下: 一、它们的定义不同: 离职是指员工主动离开工作岗位,通常是由于个人发展需要或者工作环境不适合等原因。而辞退是指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予以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 1、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2、解聘是指解除聘任的职务,不再聘用。 二、两者的行为主体不同: 1、辞职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或者劳动者。 (1)辞职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选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辞去当选职务的行为; (2)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法》第31条《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双方约定的超过30天的提前通知期的规定,则在劳动者通知30天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解除。 2、解聘的行为主体即解聘权的行驶者属于公司企业的管理者或、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拓展延伸 两者的作用不同: 1、辞职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或者劳动者的自主行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2、解聘的作用: (1)解聘可以优化员工组合。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解聘等合理的淘汰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效能。 (2)解聘可以使员工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有些员工的被迫解聘,无疑会从反面刺激那些墨守成规和不思进取的员工,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作,积极性、责任感都会进一步提高。 结语 离职和辞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定义、行为主体和解除程序都有所不同。离职是劳动者主动离开工作岗位,而辞退是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解聘是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辞职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或者劳动者,而解聘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企业的管理者或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