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毁林行为是否违法? |
释义 | 《城市绿化条例》规定,违法砍伐城市树木需经政府批准,并进行补植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违法行为将被责令停止、罚款,并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不犯法,但是违法,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城市绿化条例》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坏城市树木花草的; (二)擅自修剪或者砍伐城市树木的; (三)砍伐、擅自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 (四)损坏城市绿化设施的。 拓展延伸 毁林行为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毁林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律,毁林行为通常被视为违法行为,因为它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法律责任的界定包括对毁林行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和后果的评估。例如,故意毁林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而无意识的毁林行为可能会被视为民事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界定还会考虑到行为人的身份、动机、恶意程度以及所造成的损失程度等因素。综上所述,毁林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是通过综合考量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的。 结语 违法砍伐城市树木,必须征得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补植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城市绿化条例》)。违反该条例的行为将面临责令停止侵害、罚款,若造成损失,还需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毁林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和后果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逾期未完成的,可以处未完成造林任务所需费用二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二章 森林权属 第十五条 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登记造册,核发证书。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以下简称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登记。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不得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和毁坏森林、林木、林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六章 经营管理 第四十九条 国家对公益林实施严格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公益林经营者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等低质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保护功能。 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利用公益林开展上述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