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行为
释义
    1、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3、学校预防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社会预防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欺凌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较小,通常在10到15岁之间,心理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弱,常不能有效的控制之间饿行为,容易受不良诱惑,而且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也不考虑对他人的伤害,任性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遇事不会三思而后行,也少用冷静和平的方式解决,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忌后果,常用直接粗暴甚至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
    二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常用暴力等方式,导致这些孩子在思维和行为中受到影响,在以后的时间中,这些孩子遇到事情或者与人发生冲突也理所当然的用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再加上留守儿童的增多,父母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教育效果弱化,这部分孩子没有得到爱的教育,也缺乏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教育,对这部分孩子而言,也只有用他们所理解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结果导致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
    三是学校教育的失当: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教育,也忽略了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比如网络暴力游戏,影视中的一些暴力因素等的影响,让一部分孩子充满暴力。以及法治观念的淡薄,让校园暴力时有发生。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
    第四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等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及时消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条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专门教育发展和专门学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专门学校。
    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司法行政、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门学校等单位,以及律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组成,研究确定专门学校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八条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育社会力量,提供支持服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