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程序包括什么的 |
释义 | 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六个,分别是: (1)撰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的人数提供起诉状的副本; (2)起诉状准备好后,到法院立案庭正式提起诉讼,法院先受理后,拿着受理通知书到指定的银行缴纳受理费。等待法院的通知; (3)法院通知被告举证; (4)法院发送传票,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 (5)开庭审理; (6)法院判决。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有哪些 1、 立案。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 2、证据交换。上诉的裁定或者判决,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3、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4、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5、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6、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7、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8、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9、宣判。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或者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到庭的,不得享受庭审权利。原告不到庭的,按自动撤诉处理;被告不到庭的,缺席判决。因特殊情况请求法庭延期审理的,应在开庭三日前向法庭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是否延期由法庭决定。 对法院的民事判决书可以在收到判决收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上诉,民事裁定书十日内提出上诉。该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的,判决、裁定生效。民事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签,其效力与判决相同。在判决书、调解书和裁定书规定的期限内,义务人未按确定的内容履行义务的,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必须提交执行申请书和依据的裁判文书复印件。申请书窗帘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依据的事实。法院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即予以立案,进行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方法有查封、冻结、扣押、划拨、变卖、强制、拆除等。在强制执行期间,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履行债务、实现债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一条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案件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另行制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