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中央规定的九不准
释义
    中央九不准政策的主旨是限制疫情防控措施的滥用,包括不准随意扩大限制范围、延长管控时间、拒绝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等。然而,目前我国已经取消对新冠感染者的隔离政策,九不准政策已经失效。
    法律分析
    一、中央九不准政策为:
    1、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
    2、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
    3、不准随意延长中、高风险地区管控时间。
    4、不准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
    5、不准随意延长风险人员的隔离和健康监测时间。
    6、不准随意以疫情防控为由拒绝为急危重症和需要规律性诊疗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7、不准对符合条件离校返乡的高校学生采取隔离等措施。
    8、不准随意设置防疫检查点,限制符合条件的客、货车司乘人员通行。
    9、不准随意关闭低风险地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场所。
    二、目前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政策,不再划定风险地区,对于感染者不再隔离。九不准政策已经失效。
    拓展延伸
    中央规定的九不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要求
    中央规定的九不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法律要求。这九个不准涵盖了各个方面,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其中包括不准违法乱纪、不准非法集会游行、不准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等。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宁。遵守这九个不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共同遵守法律规定,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安宁与幸福。
    结语
    九不准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的目的是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然而,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管控政策的调整,九不准政策已经失效。在未来的防控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疫情形势和科学建议,及时调整政策,以保障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每个公民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