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产业保护政策的目的在于减小国外企业对本国幼稚产业的冲击。产业保护的理论依据是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当今世界,尽管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和主张自由贸易,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外国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施加一定程度的限制。保护民族产业的主要手段是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产业政策的特点: 1、调控经济结构。即调控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区域布局结构,使社会资源在各产业、行业、企业、地区之间得到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即改造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增长,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3、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域布局政策表现为“集合”政策。每一种具体政策都以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依据,对市场起着直接调控、对企业起着间接调控的宏观作用。 4、调节供给。即通过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供给总量和结构都能满足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结构的平衡。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十一条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在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和推进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为非公有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投资公司的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