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了什么制
释义
    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编辑 播报
    1.中国不搞私有化,但必须进行所有制方面的改革 。
    从中国的改革历程看,从农村改革到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逐步推开。中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地不断深化。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所有制方面的改革也逐步明确地提上日程,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包括所有制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都遵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原则,逐步推开和深化的,这些原则主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要勇于实践和探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怕犯错误。
    2.农村的所有制改革
    农村第一步改革,用包产到户即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标志着突破单一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找到了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实现公有制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坚持了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的公有制,另一方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农民通过承包掌握了充分的自主权,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直接的结合,从而可以自负盈亏,可以自行安排生产、支配劳动时间,可以对家庭成员按男女老少的特点进行适当分工,发展家庭副业和多种经营,大大提高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实质上已经开始了所有制改革的历程。
    乡镇企业的出现,标志着变革中开始形成的新的产业部门有了新的迅猛发展的增长点,导致农村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原有的分割、封闭的城乡关系逐渐瓦解,农民的身份、地位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开了农民的手脚,但农产品尤其粮食仍然大部分是农民自己消费的,商品率一般只有15%左右。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发展,农村集镇的建设,横向联合跨越地区而普遍展开,为古老的农村注入了工业文明的新鲜血液,从而开始走上告别自给自足和自我封闭的道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