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如果保密信息已经公开或泄漏,保密协议的效力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但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保密协议的效力和违约责任一般应当由双方约定,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保密信息已经被泄漏,受害方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权主张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六条 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第十四条 非法获取、使用、披露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承担因此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 以上法律依据表明,保密协议的效力和违约责任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违约责任包括承担赔偿责任和承担侵权责任。而如果保密信息已经被泄漏,受害方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