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是什么? |
释义 | 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作为其调整对象的必然表现。民法的平等原则集中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全部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体现在主体之间的平等性上。 2、平等原则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人格的平等,即形式平等、起点平等、机会平等(否则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平等待遇)、同等情况同样对待。平等原则构建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在政治层面上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则。正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近现代社会的各项民主制度。 3、现代法治社会以贯彻“平等原则”为特征,而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必然要求具体体现为民法所确认的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责任自负原则、造成损害应根据损益相当的准则进行赔偿的原则、对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平等保护的原则等,民法的这些原则都是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4、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互不隶属,享有平等的法律人格; 2)具体法律关系中的平等。自由平等地协商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3)平等地受到保护。 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婚姻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婚姻家事专业问题建议咨询优律师婚姻律师。 一、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有如下原则: 1、协议分配优先的原则; 2、保护胎儿继承权的原则; 3、互谅互让、协商分割原则; 4、物尽其用的原则; 5、照顾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的原则; 6、其他原则。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二、遗产分配协议书需要公证吗? 遗产分配协议是否需要公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不经过公证的遗产分配协议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遗产中有赠予的情况,公证更好。 办理遗产公证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 1、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的主体。 2、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的客体。 3、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的内容。 4、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所体现的原则和分割方式。 5、须明确被继承人的债务的原则。 6、对尚未出生的胎儿及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人,协议中应留有相应的份额,并指定代管人。 三、继承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继承权是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权利 2、继承权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 3、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 4、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 5、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部分的财产包括: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法定的继承流程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首批和次批继承人。首先需要先由首批次继承人来继承,次批次继承人是不能参与的。如果并无首批次继承人的,次批次继承人才能参与遗产的继承。如果死者在世时在遗嘱中对继承人和继承顺序有明确规定的,需要严格按照遗嘱的内容执行。 拆迁安置费属于遗产吗? 一、拆迁安置费属于遗产吗? 1、拆迁安置费不一定属于遗产。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若是可以获得安置费的公民没有死亡,也就谈不上遗产了。 2、可能作为遗产的范围: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二、遗产继承纠纷发生后一定需要起诉吗? 1、遗产继承纠纷发生后不一定需要起诉。 一般来说,如果继承人之间没有纠纷,法律文件齐全,急需办理继承手续的,可以优先选择继承公证办理房产继承手续。 如果继承人之间分歧较大,无法协商一致;或由于继承人年老体弱、居住在国外、外地等情况,自行去派出所或者其他单位取证困难的,建议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决。 如果继承人之间没有纠纷,对于取得继承的法律文件也不迫切的,还是建议通过诉讼途径办理。现在很多法院有诉前调解程序,办理流程顺利的话一般在一个月到二个月之间也能办理完结,调解结案的话,诉讼费用可以减半收取。 2、房产继承诉讼一般需提供以下证件材料: (1)到被继承人所属派出所开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或者提供被继承人医学死亡证明; (2)到死者所在单位或者派出所开具亲属关系证明; (3)继承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外籍继承人需要提供经过公证书予以认证; (4)被继承的房产证或其他证明文件。 (5)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遗嘱继承的情况)。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法律规定或根据财产性质不得进行继承的财产除外。拆迁安置费陷入属于个人的合法财产,故此若是获得了安置费的公民若是死亡,那么安置费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若是发生继承纠纷,可以采取起诉的方式解决。 民法典的原则是什么?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法典夫妻共债共签原则是什么 夫妻共债共签原则主要是夫妻双方为共同生活一方所借的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签名确定或者事后追认该债务为共同债务。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民法典过错推定原则是什么?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学中的破坏军婚罪是干什么的 从以下几个构成要件认定破坏军婚罪: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中的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与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婚姻。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军人婚姻关系的故意。 该内容由 徐浩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