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什么保护 |
释义 | 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数据保护,这是实行的数据的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数据分类分级,是指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级,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数据分类分级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数据的安全要求、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的利用范围等做出相应的划分。 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规定对数据安全及可用性的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的制度。目的是通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数据的安全问题、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的利用范围等因素,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以保障数据安全及可用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首先,要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将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秘密数据、商业机密数据等,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保障数据安全。其次,要根据数据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将数据分为机构内部范围内使用的数据和机构外部范围内使用的数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中,安全管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制定安全策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属于国家核心数据,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确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