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碳排放权交易,顾名思义,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如此一来,虽然是有买有卖,但排放总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 在此规则下,市场中的企业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从而减少企业自身碳排放,如果实际碳排放低于碳配额,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权在市场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过碳配额,以市场价格从其他企业购买碳排放权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发也不购买碳排放权,如果碳排放超过碳配额则接受罚款,罚款额由政府设定并且远高于投入研发或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设立碳配额交易试点区域,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东、天津、湖北7个省市成为试点区域。 在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12月发布了首个以发电行业为切入点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施方案。选择从电力部门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该部门产品单一,管理相对规范,排放数据容易获取,且排放量大。首批试点包括1700多家电力公司,这些公司每年的总排放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总体来看,目前碳配额成交量和成交额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从累计成交量来看,湖北及广东是活跃度最高的的两个地区,累计成交量总占比超过60%。 法律依据: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属于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鉴于发电行业工艺简单、燃煤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好等原因,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首批将发电行业纳入碳交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