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档次区别 |
释义 |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设置城乡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也会有所差异。从今年开始,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将得到统一,合并后共设立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3000元共13个档位。最高缴费档次增设到3000元。为鼓励长缴多得,对于长期缴费的,我市将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这部分费用将由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承担。 对于不同档次的缴费,相关部门将给与不同额度的补贴。其中,每人每年最低补贴标准为缴100元补30元、缴200元补35元、缴300元补40元、缴400元补50元、缴500元及以上的补60元。按最低缴费补贴标准给予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省级承担20元,其余部分由县承担。此外,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在省里法定统一补贴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补贴。如果参保人不幸身亡,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不再剔除相关部门补贴。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次因为地区的不同所有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总共分为13个档次,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 2、在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缴费档次进行缴费。而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方式进行缴纳,因此个人选择缴费的越多,在缴满15每年之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更多。 3、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缴纳最低的档次,最低档次仅限低保家庭成员才能进行缴纳,除最低档次外,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档次越高,退休后能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 4、参保方式可以通过: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带身份证、户口本到街道办或镇服务中心申请参保。或者是选择在银行进行代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