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企业在合同履行的风险防范
释义
    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包括:
    1、合同的内容是否与约定的一致;
    2、是否违法、违背公序良俗;
    3、缔约主体是否是合同当事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风险防范措施包括: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2、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3、在订立合同时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积极维权。
    一、合同授权委托书有效吗
    合同授权委托书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有效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订立合同授权委托书的双方当事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授权委托书表达了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简述哪些情况下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1、缔约主体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超出其行为能力范围的合同,且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合同违背公序良俗;5、合同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6、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合同。存在以上情形的,合同无效。
    三、订立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签订合同的双方(合同当事人)其法律地位的平等的,双方基于自身的真实意志表达,充分协商之后,订立合同。由此可以发现,平等原则包含三个内在含义:
    (1)合同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合同作为民法中重要一部分,其性质和民法一致,双方法律地位是相同,无论双方的性质,财富多少,规模大小。
    (2)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合同中双方都应有可以行使的权利以及必须履行的义务的规定,不可能一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或者说一方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进行平等调拨或者是无偿获取,侵犯他们财产等情况。
    (3)合同双方应当基于自身真实意志的表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后,合同方能成立。任何一方不可以强制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意志,更不可以采取逼迫,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2、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订立合同,和谁订立合同,合同内容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除违法内容),同时当事人可以进行补充,变更相关的内容,拥有解除的权利自由,违约发生时候,自由约定如何处理,该怎样处理相关的争议。
    3、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公平订立是合同订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公平的确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的分摊风险,公平的决定违约责任。
    4、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时候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在合同的订立的全过程中,对于双方的都应当讲诚实,守信用,不得欺诈和隐瞒等相关行为。
    5、善良风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得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想冲突,不得与社会公德相违背,同时不得对社会经济的秩序进行破坏,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合同订立,履行不得产生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的部分,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及公众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的秩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