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取保候审能否从监视居住转变?
释义
    监视居住可转为取保候审,条件包括:可能判管制、拘役或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但不造成社会危险;严重疾病、无自理能力、怀孕或哺乳的妇女,不造成社会危险;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
    法律分析
    监视居住能转成取保候审,但行为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措施是否可以改为居住监管措施?
    取保候审措施是一种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预防性强制措施,旨在确保其在诉讼过程中不逃避、不妨碍证据收集,并保障社会安全。而居住监管措施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替代方案,强调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居住进行监管,以确保其不离开指定区域,履行法律义务。居住监管措施相对于传统的取保候审措施而言,更加注重人权保护与社会风险控制的平衡,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将取保候审措施改为居住监管措施,有助于提升司法体系的公正性和效率,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权保障。
    结语
    居住监管措施是一种更加灵活、平衡人权保护与社会风险控制的预防性强制措施。它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不逃避、不妨碍证据收集,同时保障社会安全。将取保候审改为居住监管,有助于提升司法公正和效率,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权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20: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