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摘 要 1. 近期信用事件梳理 2.1 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主 3. 信用风险为何爆发? 4. 信用潮退,谁在水下? 5. 未来将如何演进? 5.1 违约潮或未完待续 本轮违约潮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的增大,违约潮退去需要看到融资渠道的重新放宽。非标方面,资管新规已经实施,虽然给了银行理财2年半的缓冲期,但打破刚兑、禁止投非标产品的原则没有变化。且据新浪财经报道,针对资管新规,监管层建议未来三年每年压缩整改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即便是银行理财的存量规模在未来3年内仍存在萎缩压力。债券方面,资金表外转表内、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型均伴随着对信用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净融资很难大幅上升,表内贷款亦受资本金、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制约,除非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短期内或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而从低等级债券(主体评级AA-及以下,剔除短融和超短融)到期量来看,3月和4月高峰过后有所回落,但8月起将再度上升且持续较高,兑付仍将面临考验,违约潮或未完待续。 5.2 择机配置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无风险利率趋降,高风险利率趋升。一方面,影子银行萎缩推升信用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全社会的融资总需求出现了明显回落,因而对于全社会总体资金供需而言,其实是发生了明显改善,这也是今年以来债券利率整体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国债市的利率将走向分化,一方面无风险利率趋于长期下降,由于去杠杆降低了全社会融资需求,而央行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全社会资金需求趋于改善。另一方面,高风险利率趋于上升,源于影子银行收缩,非标融资受阻,依赖于表外融资的企业债券或进入违约高发期。 纵观历次信用风险冲击,低等级信用债往往最先遭到抛售,但随着信用风险持续发酵,可能引发担忧信用风险→低等级利率上行→净值下跌→基金赎回→抛售流动性好的资产→整体利率上行、担忧信用风险→委外赎回→抛售流动性好的资产→整体利率上行的传导链,信用风险可能会演化为流动性风险,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也会下跌,但事后来看,这种冲击往往都是比较好的配置时机。若本轮信用风险继续演化至流动性冲击,利率债或高等级信用债利率冲高后可择机配置。
该内容由 梁勤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