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一般民事诉讼中,对方是原告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释义
    根据行政诉讼法,原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原告必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应当解决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行政争议。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依法享有行政权力,也有实现其权力的强制手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即使他们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无权否决行为的效力,只能被迫服从。他们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行政诉讼为行政管理对手提供司法救济渠道。因此,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行政机关永远是行政诉讼的被告。
    2、原告必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也就是说,原告必须是与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这里要抓住的关键点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法律利益关系是指权利义务关系。只要具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利义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有资格提起诉讼。其次,原告作为行政诉讼,不要求必须是相对人,即无论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是相对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就有资格提起诉讼。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原告1。受害者能否取得原告资格。所谓受害者,是指侵犯合法权益的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此处所说的受害人,特指受害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为侵害合法权益的人。当侵权发生时,行政机关可能有两种对待方式。一是行政机关不处罚致害人,引起受害人不满;一是行政机关处罚致害人,受害人仍不服处理结果。这两种情况都涉及到受害者是否有原告资格。根据法律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由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五项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行政机关申请保护。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一方面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保护权,另一方面纵容了致害人的违法行为,构成失职。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当事人包括被判处罚的人或者被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的裁决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复议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在5日内作出裁决服上级公安机关的裁决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些规定明确肯定了受害者的原告资格。
    2、民事纠纷经行政机关处理后,当事人不服,能否取得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这主要取决于行政机关是作为行政主体还是作为中间人。行政机关以中间人身份调解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不能取得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如果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属纠纷作出行政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44:10